个人股票配资公司-股票配资平台个人代理-股票配资行情

炒股杠杆最高几倍 中国银行的2024年:净利润2378.4亿元,科技人员增加2234人

发布日期:2025-03-31 20:42    点击次数:100

炒股杠杆最高几倍 中国银行的2024年:净利润2378.4亿元,科技人员增加2234人

炒股杠杆最高几倍

中国银行 3 月 26 日晚间公告,2024 年全年营收 6327.71 亿元,同比增 1.38%,净利润为 2378.4 亿元,同比增长 2.56%。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现金股利每 10 股人民币 1.216 元 ( 税前 ) 。截至 2024 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 1.25%,下降 0.02 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持续增加,利率下降明显

2024 年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计 350,612.99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26,291.33 亿元,增长 8.11%;负债合计 321,083.35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24,329.84 亿元,增长 8.20%;集团吸收存款余额 242,025.88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2,955.38 亿元,增长 5.66%,其中,境内机构吸收存款 237,407.72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2,496.59 亿元,增长 5.54%;境外机构吸收存款 4,618.16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32,618.16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7.60%。存款的稳定增长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支持了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总资产和总负债均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接近,表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在同步扩张,且增速较为匹配,有利于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

2024 年末,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215,940.68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6,322.89 亿元,增长 8.18%。其中,境内机构发放贷款和垫款 185,145.2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8,108.60 亿元,增长 10.84%;境外机构发放贷款和垫款 4,237.2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9,795.48 亿元,比上年末下降 2.53%。贷款规模的增长反映了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力度,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境内公司活期存款 40,650.55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 3,699.98 亿元,平均利率减少 34BP;境内公司定期存款 43,032.51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8,408.36 亿元,平均利率较少 13BP;境内个人活期存款 30,047.93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974.66 亿元,平均利率减少 6BP;境内个人定期存款 59,900.76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6,899.77 亿元,平均利率减少 28BP。由此可见,存款持续定期化,尽管利率下降是趋势性现象,但公司活期和个人定期存款的利率下调更明显,可粗步推断银行鼓励居民少存定期,多进行消费或者投资。

图片来源 @中国银行 2024 年年报

2024 年末,集团金融投资总额 83,602.77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2,015.60 亿元,增长 16.78%,其中,人民币金融投资总额 62,254.91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7,837.14 亿元,增长 14.40%;外币金融投资总额折合 2,969.77 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 545.64 亿美元,增长 22.5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此外,存放中央银行及拆放同业款项余额 24,670.7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3,492.10 亿元,增长 16.58%,这可能与银行优化资金配置、增加流动性管理有关。2024 年末,应付债券余额 12,442.0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810.00 亿元,增长 17.15%,这表明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非利息收入增长带动利润增长,利息支出增长率远高于利息收入

2024 年,集团实现净利润 252.71 亿元,同比增加 63.48 亿元,增长 2.58%,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37.84 亿元,同比增加 59.37 亿元,增长 2.56%,净利润的稳定增长反映了银行在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 4,489.34 亿元,同比减少 176.11 亿元,下降 3.77%,利息收入 10,715.39 亿元,同比增加 226.88 亿元,增长 2.1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7,453.55 亿元,同比减少 52.46 亿元,下降 0.70%,主要是发放贷款和垫款收益率下降,金融投资利息收入 2,171.28 亿元,同比增加 248.35 亿元,增长 12.92%,主要是投资规模增长带动,存放央行及存拆放同业利息收入 1,090.56 亿元,同比增加 30.99 亿元,增长 2.92%,主要是存放央行及存拆放同业规模增长带动。

利息支出 6,226.05 亿元,同比增加 402.99 亿元,增长 6.92%,其中,吸收存款利息支出 4,574.86 亿元,同比增加 66.35 亿元,增长 1.47%,主要是吸收存款规模增长;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 1,071.17 亿元,同比增加 214.39 亿元,增长 25.02%,主要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规模增长,且付息率有所上升。发行债券利息支出 580.02 亿元,同比增加 122.25 亿元,增长 26.71%,主要是发行债券规模增长。

2024 年,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 1,811.56 亿元,同比增长 15.87%,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765.90 亿元,同比减少 22.75 亿元,下降 2.88%,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受托、信用承诺及代理业务等收入减少;其他非利息收入入 1,045.66 亿元,同比增加 270.87 亿元,增长 34.96%,主要是银行主动把握金融市场机遇,投资收益增长较好,以及银行在多元业务拓展和金融创新方面的努力。

2024 年,集团净息差 1.40%,同比下降 19 个基点。从资产端看,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 24 个基点,主要是受境内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 LPR ) 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人民币资产收益率下降,但外币资产收益率上升,部分抵消了人民币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影响。境内人民币中长期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在境内人民币发放贷款和垫款中的占比为 74.15%;从负债端看,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下降 6 个基点。

总体不良率微降,消费贷不良率抬升

截至 2024 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2,687.81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55.76 亿元,不良贷款率 1.25%,比上年末下降 0.02 个百分点。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 5,391.77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538.79 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200.60%,比上年末上升 8.94 个百分点。境内机构不良贷款总额 2,160.89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87.92 亿元,不良贷款率 1.17%,比上年末下降 0.06 个百分点。集团关注类贷款余额 3,164.61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262.23 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的 1.47%,比上年末上升 0.01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和拨备覆盖率的上升,表明银行在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表明银行资产质量改善,风险防控能力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 2024 年末,制造业不良贷款率 1.08%,较上年末 1.44% 下降 0.36 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余额 27,322.83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4,023.33 亿元,增长 17.27%,可见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且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个人贷款不良率 0.97%,较上年末 0.76% 上升 0.21 个百分点,其中,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 0.61%,较上年末上升了 0.13%,信用卡贷款不良率 1.73%,较上年末下降了 0.1%,其他个人贷款不良率 1.73%,较上年末上升了 0.44%。其他个人不良贷款主要包括消费贷,可初步推断个人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可能与经济环境变化、客户还款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金融科技投入与科技人员均有所增加

2024 年,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投入 238.0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3.76%,同比上升 0.27 个百分点。科技投入的增加反映了银行对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视。

2024 年末,中国银行科技条线员工 14,940 人,较上年末增加 2,234 人,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 4.78%,较上年末上升 0.54 个百分点。金融科技人员的增加,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

中国银行在 2024 年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新增超 900 个业务场景,涵盖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领域,覆盖超 3,000 个场景应用,月均执行任务超 20 万次。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影像识别能力,累计支持超 200 种票证识别。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建立专职队伍并加快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智能研发场景用户超 3,600 人,使用量达 170 万次,月均生成代码超 133 万行。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各类新技术,在运营管理、精准营销、科技研发等领域节 约人力超 8 万人月。通过大模型技术,银行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

总体来看,受益于债牛及外币资产收益率上升,中国银行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炒股杠杆最高几倍,但存款定期化趋势未改,净息差有继续收窄的可能,据市场预测年内美联储可能会降息 2-3 次,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银行的外币资产收益率,由此可以推断,中国银行 2025 年可能会面临着不小的盈利压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



Powered by 个人股票配资公司-股票配资平台个人代理-股票配资行情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